当前位置:首页 > 影视台词 > 影评 > 正文
文章正文

《动量与惯性的故事》影评观后感

影视台词 > 影评 > :《动量与惯性的故事》影评观后感是由一生祝福网(www.13zhufu.com)为您精心收集,如果觉得好,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,以下是《动量与惯性的故事》影评观后感的正文:

  作为一个文科生,当我看到这样有思想的片名时,我的内心是崩溃的。而在我无数次向别人推荐时将它说成是“动量与冲量的故事”后,内心防线已全线倒塌,直到我有了如下思考,我意识到必须再将防线建立起来,刻不容缓。
  片子讲述了一个石头巨人在巨石滚落山下,即将在动量和惯性的带动下摧毁山下安详的城镇时,竭尽全力阻止了悲剧的发生,却被城镇中的人类误解,反受到人类的攻击,于是亲手酿成了这场只是被延缓的悲剧。
  
  这或许是人类的悲哀,也是石头人的悲哀。前者因为无知而招致毁灭,后者则在性质上完成了从英雄到反英雄的华丽转身。
  
  
  ◎造山
  
 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?
  
  首先我们可以注意到,故事发生的环境——这座临海的大山,从树木空隙间可以零零落落地看到石头的颜色,而石头人身上也是斑驳地长着各种植物,可以看出石头人将石块搬上山其实是在造山。换言之这是大自然的行为,石头人实际上是自然的指代。而在大自然的小小失误下(石块碎裂,滚落山下),人类也是如此的不堪一击,正如动量和惯性是大自然的力量,唯有它自己能够与之抗衡,“征服自然”是人类自信心高度膨胀下撒下的弥天大谎。
  
  
  ◎来自人类的搔痒
  
  石人的抢救行为,或许可以理解成为“苍天有好生之德”,正如自然带给人类的种种庇护。然而当这种庇护被扭曲的理解并且招致人类的反抗时,自然展现了规律的力量。人类妄图费尽心力地利用其现代性的成就来保护自己,殊不知动量与惯性,已足以惩戒。
  
  在这样的语境下,有人说这是石头人自己犯得错误,应当承担起责任及英雄转变为反英雄的这类话也就不攻自破了。人之生于自然本就是大自然的恩惠,现在不仅是客不随主便,反倒是客人要取主人而代之,尤其是还在天真到甚至对双方的实力差距没有丝毫意识的状况下,这是可笑之极的。
  
  这倒有点后现代的味道了。
  
  
  ◎竭力拦住巨石
  
  然而,想想那些城镇里的人,他们实际上是不可能完全了解到正在发生的事情的。他们的行为也只是为图自保谋求生存,他们的目力所及并不允许他们完全清楚地认识到事情的始末。正如一句谚语所说:人类一思考,上帝就发笑。所以无知无法完全规避,悲剧并非无知带来的,而是恐惧造成的。恐惧才应该是“作死”的本质,现实中的种种“作”都是对碌碌一生、雁过不留痕的恐惧。或许在还没对事物有一个比较完全的认识、不知是福是祸时,为何要在恐惧的役使下胡乱行动?为何要以冷眼阴谋地看待未知的行为?
  
  石人的转变,一开始表现得十分急切,后来在受到人类磨皮搔痒般的攻击时那个不屑中夹杂愤恨的表情(本片一大亮点),人类由此经历了大悲、大喜、再到大悲。虽然前面两种情感在人类的视角里是不存在的,由此可见,假设城中有辛运值爆棚的那类人,在他的记述中一定会这样写:“城镇遭到石人攻击,我方奋起反击,不敌,损伤惨重。年月日。”然后可能就悲伤过度投海自杀了,毕竟他没有上帝视角。事实很容易被歪曲,这是显而易见的,很大程度上都是源于上述原因。由此引发的思考便是,世界到底是怎样的?是每个人都置身其中的相对稳定不变的实体存在,亦或是每个人生命之所及构成了他自有的世界?
  
  
  ◎不屑+愤怒
  
  动量和惯性,Momentum & Inertia,实际上都是用来衡量物体所蕴含的运动趋势的量。但前者是有有无之别的,运动中的有质量的物体才有动量(p=m.v),它是由惯性定律推导而来的。后者是物体的固有属性,是一个恒常存在的量。非常有趣的是,inertia包含有懒惰、惰性的意思,前者并没有类似的含义。或许,自然(石人)就像inertia,有运动(救人)或懒惰(放任)的自由选择。但自然派生出的人只能不断运动、发展,稍稍偷个懒,屁股决定脑袋,轻举妄动之下,带来的后果可能是我们难以承担的。我们是生存在过程中的人类,当有了结果时也就是我们毁灭之时。想到这里,我已经不可以再懒惰地任由自己内心崩溃了。
  
  还是像梁永安老师说的一样吧,热爱生活、热爱大地,享受在路上的生命过程。
  
  当然影片短小的特点决定了它的解释定然是多样的,在此仅敢聊表自身感悟,抛砖引玉。
  
  只是不敢再崩溃,不能再崩溃。
作者梁毛林

《动量与惯性的故事》影评观后感由一生祝福网(www.13zhufu.com)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.13zhufu.com
本篇《动量与惯性的故事》影评观后感来自一生祝福网,更多《动,后感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。